一样是养孩子,为什么一些家长会这么焦虑?
当我们望着远山的时候,前方的景色会变得模糊。当我们凝视着眼前的风景时,远处的山似乎看不清。这是因为眼睛有聚焦的作用,当焦点在远处时,近处就会变得模糊,当焦点近了,远处也会模糊。
福州天童认为,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这样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当我们紧盯着一些问题时,就会对未来模糊不清、焦虑甚至惶恐,当我们对孩子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和计划时,孩子眼前的小问题就会显得不足为道。
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对孩子的未来缺乏明确的认识,就容易对孩子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期望,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期望的结果,就开始焦虑、慌张。
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规律,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宏观把握,不但目光变得短浅,容易焦虑,还容易跟风瞎折腾。今日看流行唐诗诵读,便买了《唐诗三百首》,强迫孩子天天背诵,明天听说奥数会加分,又强迫孩子去学奥数。东西南北都搞了一次,钱花了不少,孩子却什么都没学到。
然而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,在教育方面有远见、有格局的家长一定是胸有成竹的,不急不慢,按照自己的节奏陪伴孩子成长,绝不会因为孩子的脚步暂时变慢而焦虑。
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堪称这类家长的最佳典范。他推崇无为而治、顺其自然,从不对子女施加任何学习压力,也不要求子女们一定要取得好成绩。
杨绛在高中时还不会辨别平仄,他安慰女儿:“没关系,到时候自然会懂。”后来杨绛果然四声都能分辨。晚上,他常常走到窗边,敲窗户,问杨绛某一个字,女儿回答正确,他高兴地笑了起来;回答错时,他还是乐得大笑。
他给孩子们适当的尊重和自由,但并非没有要求。除引导孩子们读书外,他还做了五件事:
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;要求孩子一定要自力更生;告诉孩子要淡泊名利;让孩子对自己的事负责;让孩子要有“说不”的勇气。
更重要的是,他不但这样教育孩子,自己还身体力行,一生为人刚正,积极进取,不断学习。、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,培养好习惯和行为,这是教育的大方向。这个大方向把握好了,自然就不会为孩子一时的落后和问题操心。
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,方向远胜于速度。要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、确保不偏离正轨,就需要像杨荫杭先生一样,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,与孩子一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