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,有一个很习惯的做法,就是喜欢按照自己最擅长和最有力量的方式去做。在成人之间,大家很喜欢采取体现理性的方式,因为这是最有效率的。比如,直接说要求,或使用命令,或强制和利用薪酬来控制等,就算对方不情愿,但双方都明白自己的地位、职责、任务,故对方基本都会按照要求去做。所以,许多家长回到家里,也经常沿用这个方法。
麻烦的是,孩子和成人不一样,他们更感性一点,也还不太明白职责,以及不管自己是否喜欢都需要做某些事情。当父母使用成人的交往方式,来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时,争执、对立就必然出现了。而当孩子不听的时候,家长就认为孩子不听话、顶嘴。于是,家长为加强进攻能力,会升级自己的“武器”,诸如严肃、严厉、训斥、责备,甚至是打骂!
孩子在未到青春期后期以前,在身体状态和力量上,远不如家长,经过几次抗争,会知道违反父母的“旨意”,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,还是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吧。所以,在这点上,和故事中的乌龟略有区别,乌龟遇到攻击会躲在乌龟壳中,而孩子没有地方去躲,只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。结果,许多父母为自己的“大获全胜”而趾高气昂!
可是,父母没有想到的是,人虽然没有直接保护自己的铠甲,但应激后,在其心里会建立一道墙和加一把锁,孩子也是如此的。表面上看,家长采取攻击的方式,使孩子变得乖顺和听话,可实际上是孩子在心里一笔笔地记账!这不仅使孩子的安全感下降,以后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说,也使孩子对你所要求的产生厌倦,由消极、磨蹭,逐步发展到变相反抗。
所以福州天童教育觉得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与其经常使用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与言语,远不如故事中那个祖父所讲的那样:“当你要别人照你的意思去做,去改变时,不要用攻击、批评等的方式,而要给他关怀与温暖,这样的方法反而更有效。”因此,最好的教育模式,是父母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,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问题,采取温和的方式调动其兴趣,使孩子自己产生内在的动力。
另外,就是在成人的工作、生活中,多注意一点方式方法,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事,不仅同样可以提高效率,还会使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改善。当然,这也是比较考量人的事情,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其“痒痒肉”未必是在一个地方,且承受力度也不一样。对此,我们只能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,且多用善意的眼光看人。